《焦作图苑》第二期下
发布时间:2017-05-26 23:57:17 查看: 23032次一碑独尊 中华珍宝
——记药王庙内透灵碑
王东(焦作市图书馆)
2003年,我陪母亲到焦作市山阳区李贵作村北边的“药王庙”去赶庙会。我在庙院里西侧看到一通石碑,出于对碑刻艺术的热爱,我到碑前细看,除了上面一个方窟窿、下面一个圆窟窿,什么也看不到。这通破旧、古老的石碑蒙尘纳垢、斜仰着身子、沉默地立在小花园里,经受着风雨日月的侵蚀洗礼。
庙里的道长和村里的老人说这是透灵碑,也叫泰碑,原来立在庙外,九零年修庙时把它移到了庙院内。据李贵作村侯大成(1940年生)老人说,他小时候见过在药王庙山门外偏西有三通碑,东西方向排列,每个碑间距十多米,三个碑中,一个是平顶、一个是三棱形(梯形)顶(即《昭惠王灵感记》碑,今存药王庙前,仅剩碑头部分。)、一个是圆顶(即透灵碑)。听说透灵碑方孔、圆孔间原来镶嵌有宝镜,通过镜片、碑间距,产生折射效果,可以看见其中的游龙、可以看到南边黄河水。后来镜片被南蛮盗走了。另外两通碑失落了(据说埋在庙西边的井台下),只剩下现在的一通透灵碑。
我感觉透灵碑非同寻常。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到庙里仔细观察它,凭着自己的一些书法绘画能力描画石碑边上的花纹;向村里的老人、向市区文物部门人员请教;到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市新华书店找有关透灵碑的资料,但几乎没有收获;在这过程中,我把建议对透灵碑加以保护的书面材料反映到市政协,也得到时任市政协主席赵功佩、常务副主席穆玉华、文史委等部门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增加了我了解透灵碑的信心。
不管是飘雪的寒冬还是炎炎夏日,凭着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志愿者”、对书法绘画的热情,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对石碑进行观察、描画、找资料。半年过去了,一天,就在我将要对它失望的时候,发现擦洗过的碑面方孔下面有一个圆光环。后来,又发现一个人物的面孔,飘扬的衣带……这令我惊喜万分、精神振奋。
透灵碑(泰碑),碑面高约1.23m,宽约62cm,厚约26.6cm,上部正中的方孔约7.6cm见方,下部正中的圆孔直径约8cm,方孔、圆孔都是通透,碑面中间有一个人像,头后有一圆光环,人物(周围)两边和碑上部是花卉图案,人物神采飞扬、飘带动感十足,微侧着身体赤脚站在莲花台上。碑侧及碑背面为粗糙面。
透灵碑(泰碑)显示着《易经》中泰卦的含义:方孔象征大地、坤、女、阴,阴柔向下而居于上,圆孔象征苍天、乾、男、阳,阳刚向上而居于下,人生于天地之间,象征品德高尚、才智横溢、风华正茂、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碑面反映出天地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二气交感、刚柔融合,化生万物及万物之灵——人,变化无穷,是吉祥的征兆。天能覆物,地能载物,人为万物之灵长,故能成物,承天覆地,与天地参。天、地、人各代表一个“一”符合,天地人通则为“王”,所以碑面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景象,暗示通灵吉祥,国泰民安。《摄生月令》按照卦象比拟来论时令的养生。正月配泰卦,是根据夏历“月建”而来的。古人以十月为岁终,以十一月为岁首,所以配上十二地支,十一月即建“子”,十二月即建“丑”。到了正月就是泰卦了。正月,天与地在此的基本功能都是主生,即发扬光大,万物因此而孕育生长。所以透灵碑反映的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卦象——泰卦。
透灵碑反映的是《易经》文化内容,《易经》文化是中国文化上古时代中原文化的发展。据说孔子整理《易经》后给它做的结论是“洁净精微”。说明《易经》是神圣的,可以辟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在晚上读读《易经》妖魔就会逃之夭夭。所以,透灵碑是吉祥的象征。
透灵碑(泰碑)反映着《易经》所包含的独到的哲学观念。即《易经》在探求神意的形式下,又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间接反映了客观事物运动的辨证规则,“泰卦”的后面是“否卦”,古话有“否极泰来”从而引出“苦尽甘来”、“乐极生悲”等说法,“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荣辱兴衰、生老病死自古周而复始,自然规律不是人力可挽回的,就反映了一种矛盾转化思想。
透灵碑(泰碑)印证了南朝时的“三一之道”思想,即表示天地人,君臣民,精气神等宇宙、社会与人体的三要素;也印证了在唐朝时,以天神崇拜、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宗法性宗教,保持了中国人的正宗信仰,崇拜“二本”,即“万物本乎天地,人本乎祖先”、“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
透灵碑碑面含义与元代理学宗师——许衡的哲学理论相吻合。许衡(1209~1281年,生于新郑市西山大隗山之左里,曰阳缓;葬于焦作市中站区)字仲平,怀庆河内人,在理、气关系问题上,以程朱为宗,继承其“天即理也”的思想,以“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太极之前,此道独立,道生太极,函三为一。一气即分,天地定位。万物之灵,惟人为贵。”由于太极是包括天地人在内的宇宙中最大、最高之物,所以“函三为一”的“三”指“天、地、人”三才。“人心形虽小,中间蕴藏天地万物之理,所谓性也,所谓明德。虚灵明觉神妙不测与天地一般”,故圣人说,天地人为三才;在论证宇宙演化的历史发展方面,许衡认为:“阴阳二气互为依存,互为消长,互为感应。”、“天之树君,本为下民”,君主治天下,要得民心,上下和睦,天下就太平了。强调民的重要性,同孟子的民本思想一样具有进步意义。
透灵碑(泰碑)碑面内容设计科学,雕刻精细,整体显现和合气象。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飘扬的发须、圆润的面颊、丰腴、健康有致的身姿,留有唐代人的绘画风格;圆领窄袖、袍衫上的花纹带着隋唐五代时期的官服特征;人物具有儒家学士风度,佛家的凝重持诚,道家的玄真妙应、自然飘逸,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综合体;人物、花卉线条皆流畅饱满,莲花、菊花、牡丹显示着佛家“出于泥而不染”,道家“清高”,儒家“华丽富贵”的境界心态,花卉香韵德泽,风华习染,是人格的化身。古代有“钟灵毓秀”的说法,讲的是自然有一种中和之气,当它汇聚于某一个事物上时,便会发生美好的情景。和气所钟,于人便成为圣人、贤人,于星便成为景星,于禽便成为凤凰,于花卉便成为兰花、灵芝、芳草,秉天地之气而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称“冲气以为和”。“冲”即与“中”相通,冲气即是中气,中和之气。儒家学派将“中”的思想用于政治伦理,道家学派则将之用于解释宇宙的演化与待人处事。李道纯是宋、元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道教学者,他在《太极图颂》二十五章中着重说明“冲和化醇”的意义:“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气在其中矣。人之极也,中天地而立命,禀虚灵以成性。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命系乎气,性系付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道在其中矣。”自然的中和之气汇聚于透灵碑,透灵碑便生发出美好的情景:天地之间、祥和之气,中间的神仙圣人、宝花、香草,形成人花相映、人花相融、心物相融境界。远古的神农氏遍尝百草百花,探寻食物、药物来源,人与花草相融通的心物相通境界即与此同。透灵碑整个画面有很强的运动感,又有魏晋六朝以来的宗教热忱和浓重的浪漫意味。
传说,透灵碑(泰碑)的来历与人类先祖伏羲氏、神农氏有关。伏羲氏名太昊(太皞),又称泰皇,传说他始画八卦,作为上古部落首领,在太行、王屋山区,黄河流域以及中原大地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带领先民进行原始耕种。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中有:“嵬魁,神农名,又名烈山氏,身号炎帝,世号神农氏,代伏羲氏。”考古学家认为:5000年前上古神农氏,在太行、王屋山区,黄河中、下游以及中原大地教民农艺,树五谷,走山川尝百草、百花,探索食物、药物来源,作方书《本草》以疗民疾,被誉为农业、医药的圣祖。如今,河南沁阳、济源、焦作以及陕西、山西等地留有伏羲女娲成婚、女娲补天的圣迹,神农坛,百草坡,天下第一洞天等遗迹。东汉时期,现在的药王庙、透灵碑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治水功臣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宋代郑樵《通志二十略》载:“自开辟以来,皆河南建都,虽黄帝之都、尧舜禹之都于今皆为河北,在昔为河南地。大河故道自碣石入海(碣石今平州),周定王五年以后,河道堙塞,渐移南流。”从古代建庙必立碑可以推断,此处曾有的嵬王庙、药王庙、泰碑是后人对5000年前伏羲氏、神农氏,始画八卦、渐变演《易》,尝百草,疗民疾等功绩的纪念传承。
药王庙是为纪念唐朝初期的孙思邈而建立的。古代有“建庙必立碑”的规定。透灵碑的来历与唐代初期的孙思邈有关。孙思邈(581~682年,今陕西耀县人),放弃仕途,四处求学,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曾在此处搭草庐为屋,居住此地八年之久,后又数次往返,共计26年之久。云台山茱萸峰下有药王洞,据说是孙思邈行医、采药、暂住的地方;传说,博爱县十里铺村孙家便是孙思邈的后代。孙思邈半医半道,经常炮制草药、炼制丹丸,施药救人,著书立说,来就医的人,不分贵贱,有求必应。以致孙思邈去世后多年,病人来此仍能得到草药和救治,极其灵验。孙思邈深得人民崇敬。他生前、死后,唐朝、宋朝的统治者曾多次给他加爵、追封、修建药王庙(昭惠王行宫),善士、民众捐资修庙立碑来敬奉“妙应真人”、“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千金要方·序》开头就写到:“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透灵碑画面体现的内容亦与此相同。现在药王庙的道长认为透灵碑是唐代遗物;修武县一位姓郭的碑石收藏家认为从画风上看是唐代风格。
还有人传说透灵碑的来历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唐宋时君臣民多崇尚道教或佛教,古语有: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此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道观、寺院,无数的僧尼、道士、女冠和珍贵的古塔、碑刻、雕塑。北宋王朝建立后,五代时期形成的割据局面还没有完全结束,为实现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宋太祖以节俭为家法,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宋太祖的得力近臣、智囊人物赵普,早年与赵匡胤结识,辅助赵匡胤打下宋朝江山,善于见机行事、出谋划策,公元973年曾任河阳三城(过去孟州、黄河一带,今孟州市西南18公里的洛阳吉利区黄河白坡渡口南北两岸各一城,及河中沙洲上一城,共三城。)节度使,976年赵匡胤去世后,赵普又辅助宋太宗赵光义,先后共任宰相14年之久,这通透灵碑(泰碑)传说是赵普指派人所立,以祈国泰民安。
明代《修武县志》载,由于北魏全真道寇谦之天师的影响,泰山道士李清元带两名徒弟来此地主持道化,把祭祀药王的昭惠王行宫正式改为药王庙。宋神宗二年兴建药王庙,殿址设在孙思邈草庐处。明代万历年间,华山道士张明广住药王庙主持教化,对药王庙进行扩修。依据透灵碑上的图像,焦作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判断透灵碑当为明代所立。现在李贵作村药王庙里存有《昭惠王灵感记》碑,残损严重,仅剩碑上部。碑上楷体字竖排,记载:“昭惠王灵……怀庆……怀庆……神有功……能植百……制为崇……村曰李贵……昭惠王庙敬……敕赐灵文事……疡之菑者……明即旦各……立为祝……格而格于……惠王庙貌……耳神何与……疮疡为……矣祷之……志可考……大明天顺……”说明在明朝天顺年间药王庙的修葺情况、药王孙思邈的灵应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影响。
据碑石记载,接下来的清顺治年间、嘉庆十九年、道光三年、道光二十一年等对药王庙进行过修复。民国三年,武当山玄武派道人郑玄超以及解放战争初期陕西龙门派道人赵园奇曾主持修缮过药王庙。一九九零年,河南省政府拨款、群众集资对药王庙重新维修,使这一古老庙宇得到新生。古庙由来已久,代有兴废。从“古人建庙必立碑”来看,透灵碑是依药王庙而生,所立时间大概在唐、宋时期,焦作市文物专家则认为是明代之前文物。
透灵碑中,“透”字有通,显、极的意思。“灵”字有应验,神,好,威灵的意思。“泰”字通“太”,有安、甚、大中之大、褒美诸物的意思。有关“碑”字的解释是:臣子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汉书》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政日治”,通而治也,故为泰。泰有两手掬水之象,水畅流则波平,波平则安,安则泰也。历代君臣们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把政教合一来巩固政权治理国家,他们期望人们生活富足,天下太平,兴国安民、长治久定的心愿,从这通石碑上可以看出。当今,我国倡导的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理念大致也与此同。
乾为君而居下,天自高而卑,坤为民而居上,地自下而居上,即“民为贵,君为轻”、“君爱民,民归君”,人民做国家的主人,期盼大团结、统一的伟大政治理想愿望,在这通石碑上,在一千年前的古人心中已经显露出来。
传说有虚有实。但是,宋元时期透灵碑就已经存在却是事实。有关民间俗语和宋代故事中就提到过它,如:“机灵鬼儿,透灵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以此来形容人的聪明、机智、灵巧。
透灵碑(泰碑)有许多地方效仿《峄山石刻》(《封泰山碑》),上下宽窄不齐,没有篆额,不落款、不书年月。《峄山石刻》内容是诗体形式,用诗文为秦始皇颂德,祈求秦朝江山稳固如泰山,它借碑传事,更保存了古代书法艺术——李斯的玉筋篆范本。《诗经·緜》中有“作庙翼翼”,可见西周初就有宗庙了。《文体明辨序说》中有:“后汉以来,作者渐盛……皆因庸器(彝、鼎之类)渐缺而后为之,所谓‘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者也。”碑的种类和形式很多,有纪念碑、功德碑、神庙碑、无字碑、墓碑、记事碑、诗碑、书碑、画碑,另外山川、城池、宫室、桥梁、古迹、风土、灾祥、寺观、托物寓事皆可有碑。透灵碑因庙而生,立于药王庙内,是神庙碑;内容以图形、符号、线条描画代替文字的形式,是画碑。意思是:君王的美政、功德与日月天地同辉,不是用文字所能叙述尽的,如果能用文字叙述尽,则是皇帝的美德、天分有限;它不落款、不题名,因为它是一个意象碑、神庙碑、画碑,也因为“道”蕴含其中,道超越时间、空间和地域,本来就存在着,只是正在被人们认识或还未被人们把握、领悟。古人策划碑面以图形构成,传达给我们许多思考的空间和内容,复杂的问题,事物的片段,零散的关系,能够利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现,让我们了解掌握问题的核心。透灵碑的价值在于借碑寓事,更在于保存了古代图画作品。画面人物与唐代阎立本石刻线描作品《观音像》,甘肃敦煌第66窟(唐)壁画《观音像》在画法、人物姿态上相似。
“文革”时期,这通石碑曾被推倒、践踏、损坏。石碑的图案内容难以辩认清楚。透灵碑确立年代、碑面图案和历史背景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老子离我们很久远,他的生辰八字等细节今人很难探究,我们宣扬的是他的思想观念;透灵碑很古老,它建立的年代日期等细节不容易考证,我们宣扬的是它的文物价值和精神内涵。
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图谱之学由此而兴;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文,书籍之学由此而出。大致都发生在太行山阳、黄河、洛河一带。图在前,书在后,若古代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是珍品,那么,这通古代流传下来的碑刻(图画作品)更是珍品。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还有一块被称为“透灵碑”的石头:“透灵碑 大同应州佛宫寺,相传唐晋王墓上石,光明如镜,照见人物。元季兵焚,止留二尺许,曰透灵碑。”大同应州佛宫寺里的透灵碑主要是石材好,并未提到有何文字、画面以及其它重要文物价值,与焦作市药王庙的透灵碑大有不同。
透灵碑貌不惊人,却奇特、奥妙无穷,可以用一副对联来称赞:“一石无言,显五行八卦万物祥瑞气象;两孔有灵,融天地阴阳乾坤和谐情结。横批:共春同泰”。透灵碑还存在于太行山阳焦作地区,这是焦作乃至全国人民的幸运,它位于药王庙内,北临焦辉公路,有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化内蕴。焦作进行的“四创”工作,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挖掘、利用、宣传,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透灵碑,应建一碑亭加以保护,仿塑一通透灵碑置于药王庙外,请文物专家通过检测设备对透灵碑进行进一步鉴定,对透灵碑的画面尽力复原。愿许多像透灵碑这样有保留、欣赏、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能够长久留在世人眼前,以彰大中国古代文明,激发人们投身祖国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情。
2006年,在市政协、文物部门和药王庙宗教人士的关注、支持下,透灵碑被移至药王庙千头柏前,用钢化玻璃罩住,受到世人的瞩目,游人进药王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透灵碑。透灵碑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诠释复杂的问题、事物的片段,让我们直观地掌握问题的核心,提升了思考力、判断力,它的文化内涵还需进一步挖掘。
从一块透灵碑可以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见到透灵碑的游人,会礼拜、抚摸透灵碑,以感受中国文化的脉络、把吉祥幸福带回家。
焦作市图书馆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市图书馆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以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为目标,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对外服务为重点,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抓住重点,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
(一)班子建设情况:图书馆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决定、决议。图书馆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认真落实党务政务公开,重大问题按程序集体讨论决定,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职工队伍建设,全年无违反计划生育、无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发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政治学习情况: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夯实思想基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因此党支部十分注重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努力保证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精神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精神,通过召开会议,组织集中学习,写出心得体会等步骤和方式宣传落实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认真完善各项制度,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通过学习先进人物,批判反面典型,引导和警示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在全馆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服务标兵”活动。3月份,通过下发通知、组织动员、大屏滚动播放公告及宣传标语、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立足本职争当服务标兵等形式和步骤来大力宣传、弘扬雷锋精神,评出10名“服务标兵”予以表彰,并在以后的每个季度都评出10名先进个人,极大促进图书馆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道德、服务水平方面的升华和提高。四是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落实责任,强化领导,成立了图书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焦作市图书馆2012年度思想道德教育计划》、《关于加强焦作市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焦作市图书馆创建区级文明单位活动实施方案》、《焦作市图书馆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办法》等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有望在2013年成为区级文明单位。五是常抓不懈作风纪律整顿。通过集中学习、查摆问题、制定措施、征求意见等形式,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在思想作风、服务社会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进行了整改活动。从而统一了思想,在全馆形成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工作局面,为图书馆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注重业务工作建设
(一)实行免费开放,发挥图书馆主阵地作用,让更多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