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图苑》第二期上
发布时间:2017-05-26 23:56:37 查看: 6756次目 录
每期一篇
文化自觉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管见---------------------------------------------------- 孙成珂
学术研究
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系,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兼谈焦作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现状--------------------------------郭启刚
经验交流
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浅谈----------------------------------------------------------------------------------谢小宝
规章制度
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地方文献
一碑独尊 中华珍宝——记药王庙内透灵碑--------------------------------王东
市馆工作
焦作市图书馆2012年工作回顾---------------------------------------
焦作市图书馆开展2012年“全民读书月”活动----------------------------
基层图书馆
博爱县图书馆简介-----------------------------------------------------
省焦南监狱工会建立职工图书借阅室------------------------
征文选登
让哲学不再神秘,让智慧走进自己-------------------------------------------苗云辉
在震撼中感悟大师智慧--------------------------------------------------------------- 雷 伟
文化自觉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管见
孙成珂(辽宁省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公众开放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公共图书馆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理性认识与把握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主动融入社会实践发展的潮流。笔者现就文化自觉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文化自觉的诠释
文化自觉是人类对自身前途命运理性的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自觉的基础,文化自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自觉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关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来培育和教化人,使人成为具有健全的理性和意志、能有效进行创造活动的人。文化自觉是一种正确、健康的文化观,包括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意识,对外来文化的“博采众长”意识和对未来文化的“建设创新”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创和谐理念,必须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并通过文化自觉,不断进行创新。
社会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健全的文化自觉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历史证明,在那些变革人类生存方式、改革世界面貌的种种神奇的力量中,文化自觉是至关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图书馆事业的维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事业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和新的发展环境,这需要图书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规律,科学定位,不断创新,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采用科学的服务方法,建立方便、均等、普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益,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2公共图书馆发展需要文化自觉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已创造了几千年的文化和文明成果,并不断发扬光大,内涵丰富多彩。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无不是文化自觉、文化进步的结果。直到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赋予了我国文化建设新的内容,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进文化中,应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为先进文化的创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实现文化自觉意识不断进步与提高、文化内容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
从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来看,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我国图书馆在从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演变的历程中,其每一次进步和飞跃无不留下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进步的痕迹。人类社会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自觉,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当然也需要文化自觉。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是社会知识、信息保存与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是人类传播科学文化的园地,通过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信息,实现思想、知识信息的交流,直接面向社会、面向读者开展的各项服务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际、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宣言》本身处处凝聚着人们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美好理想与追求,但要实现这种境界仍需要我们艰巨的努力。从长期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来看,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及领导的文化自觉,需要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当然更需要社会公众高度的文化自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提出关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从根本上强化了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意识。如,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0》中指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1 月26日,我国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下发《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即文财务发【2011】5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推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意见》的发布,一时掀起了我国实践中有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服务的热潮。2011年3月22 日,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了经费保障分担原则与补助标准,并设立专项资金申报。该文件的发布,以设立专项经费与补助的 “政府买单”方式为解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带来的经费问题指明了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徘给:朴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免费向社会开放。这又是我国要求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机构免费开放的明确表达。2011年10 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略。党和政府的文化自觉,不仅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增加了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信心,同时也让广大社会公众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3社会发展需要图书馆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的实质是文化主体的自觉。继承发扬有史以来民族文化,实现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创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文化,是成为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社会装置,是传承文明、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提升公民素养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和地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图书馆文化自觉。
3. 1社会发展需要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支撑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资源内容系统,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拥有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人逐年增加,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注人了发展动力,公共图书馆进人了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物理馆舍建设,还是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时机,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3000左右,馆藏图书高达5亿多册。可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体系健全,资源丰富,是建设全民阅读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然而这些丰富的资源需要图书馆人去挖掘,需要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利用,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图书馆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承担起传递知识、教育民众、启迪智慧的社会责任。
3. 2图书馆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场所
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进行平等阅读的场所,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场所。2001年8月第67届国际图联波士顿大会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指南》中提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它的各项服务必须对社区的所有成员开放……”这为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提供了依据。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秉承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扩大开放的范围。 2006年深圳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2007年辽宁省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后来又有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图书馆陆续迈入了免费开放的行列。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使其回归了公益性质,这正是图书馆文化自觉的表征。此举可以为大众提供免费阅读的场所,尤其是为没有能力购买图书的人们提供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品味书香,感受阅读的乐趣,维护公民平等享受文化熏陶和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权利。
3. 3图书馆具有公共文化服务的地位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非盈利性的公益性服务机构,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文化系统的支持。这个系统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大众传媒等,其中,公共图书馆在这一系统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文化部等部委组织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往往以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支持,在全民阅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社会公众需要文化自觉
据“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有超过50%的公民一年内读不到一本书,我国公众远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
4. 1面对现代媒体的竞争,公众需要文化自觉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电视和音像制品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如,电视剧、电影、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网上冲浪、博客、微博、网上聊天等等,这些现代媒体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现代人似乎更加追求感官的刺激,越来越少的人喜欢静静的品读图书,进行深层次、高品位的文化休闲,制约了公众阅读,需求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4. 2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功利化阅读,公众需要文化自觉
当代社会,人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都加快了,公众往往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不能抽出较多的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而且,读书的功利性很强,读书的目的往往是应付各类培训、考试,或者是出于晋升、升学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对于真正有读书习惯的人来说,读书的内容往往是休闲娱乐的消遣性读物,比如娱乐报刊、时事报刊、通俗读物等。我国公众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创新模式,吸引读者逐步自觉地走进公共图书馆阅读和学习新知识,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研究探讨的新课题。近年来,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的“辽海讲坛:辽图讲座”,由于主讲者大多数为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民生、美术、音乐、防病治病以及养生等普通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每到周六、日,便有众多读者涌人到辽宁省图书馆报告厅。此类讲座每年举办60次。组织者从专家的聘请、课题的确定都认真策划,全年逾万人前来聆听。由于课题面向读者,读者与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产生互动,场面十分活跃,众多读者对这样的活动十分期待,社会反响好。从这种现象便折射出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活泼多样的互动活动,培养、引导广大读者的文化自觉是会收到显著成效的。
5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图书馆服务宣言》中称:公共图书馆应以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面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促进全民阅读。可以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国图书馆界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近年来,图书馆根据百姓和文化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与展示活动,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加深公众对文化的了解,对图书馆服务的了解,千方百计地吸引社会公众多读书、读好书;很多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读书日”等的机会,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展览等宣传活动,但从总体来看,其效果还十分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讲,光有政府的文化觉醒和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化觉醒,即使有了再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都是徒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图书馆的利用者―社会公众的文化觉醒。惟有社会公众都来利用图书馆,形成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才会增加政府进一步加大投人、办好图书馆事业的信心,才会增强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延伸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的动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能仅限于图书馆硬件的建设、服务网络的普及以及技术的先进,而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期收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效果。
5. 1加速公共图书馆便民服务网点建设
公共图书馆要加大自身的辐射范围,可以加强便民服务网点的建设,为大众提供快捷便利的阅读服务。为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解决阅读需求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已经推出了自助图书馆服务,如深圳图书馆、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在街道和社区摆放了几十台自助借还设备,实现了24小时自助借还,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和文献的借阅效率。各级图书馆应因地制宜地加大服务网点建设的力度,采取馆外流通站点、流动书车、自助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多种形式,延伸图书馆服务的时空范围,采取一切可以便民的手段,吸引公众就近就便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图书馆。
5. 2让读者活动切实融人寻常百姓的工作与生活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科普日”、“科技周”、“儿童节”、“国庆节”、“劳动节”等节假日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宣传活动。这些宣传推广活动来得快,走得也快,往往是昙花一现,难以形成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图书馆应该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加强策划,改变过去那些千篇一律的呆板的宣传形式,根据公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以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图书馆服务形象,展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进而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引导大众的阅读倾向,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一些图书馆通过举办“读书节”、“读书心得征文”、“读书有奖竞赛”、“读者联谊会”等形式来强化图书馆宣传,既丰富了图书馆宣传活动的内容,又可以激发和培养社会公众参与阅读的自觉意识和良好习惯,有利于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人人利用图书馆的 社会风尚,达到倡导全民阅读的目的。
5. 3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到15岁之前,如果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图书的感情,那么其日后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或许会永远对他关闭。因此,对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推广早期阅读理念,注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可以组织社区和家庭阅读,向家长推广科学的早期阅读理念和方法,帮助青少年从依赖性阅读走向独立阅读,进而培养青少年热爱读书,爱读好书的习惯,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阅读。从一定意义上说,阅读既是一种需要,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提升公众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觉,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倡导,离不开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积极实践,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身体力行。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尤为必要。各级公共图书馆应该发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为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摘自《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孙成珂(1955—),男,高级经济师,就职于辽宁省图书馆
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系,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兼谈焦作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现状
郭启刚(焦作市图书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传输等手段传输到基层,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民族文化创新工程。
1 “共享工程”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开展“共享工程”,不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1 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山区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基层文化单位提供文化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严重制约了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共享工程”把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递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填补了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以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的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1.2 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既是物质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前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业务技术技能和科技创新水平。传统的科普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设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共享工程”建设代替传统的科普方式,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广大群众中去。
1.3 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文化建设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目前还有许多地区文化基础设施还很不健全,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山区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据统计,截止2008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99个,人均仅拥有图书0.3册,到馆读者2亿人次,仅占总人口的13.8%,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7%,全国共有博物馆1722个,全年陈列展览1.8万余场,共有约1亿人次参观,仅占全国人口的3%。全国共有文化馆,群艺馆3217个,文化站37384个,社区和村文化室137665个,还有42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文化馆有馆无舍或设施简陋。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信息的传播,严重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共享工程”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捷、方便地传递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的文化精品。“共享工程”实现了部分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2 焦作市“共享工程”建设现状
2006年焦作市被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市,孟州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县(市)。2007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又将此工程列入为全市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通过一年的努力,已建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0个,乡镇基层网点58个,村级基层网点500多个。本着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的“共享工程”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2.1 组建领导机构,开展调研制定方案